▍情緒管理
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自己獨特表達情緒的方法,但在情緒失控時,人們的表達方式往往都是類似的。在憤怒的時候,我們也許會亂發脾氣,影響了人際關係,讓本來對你很有好感的人望之卻步;但是如果不將情緒釋放出來,長期壓抑,也會對自己造成負面的影響,傷害身心健康。
因此,不管我們是什麼樣的性格,都存在如何控制和管理情緒的問題,學會一些有效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。那麼我們該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?
■ 在情緒即將失控時,數一數現場有多少種顏色
每個人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,有的人能夠輕鬆控制,有的人則需要一點時間。美國心理學家李奧納多.費爾德博士提出一種「數顏色」的方法,能夠讓暴躁型的人爭取一點時間以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這個方法是:當你因某事要大發脾氣時,先暫停手中的事情,找個沒人的地方,環顧四周,與自己對話,例如:那是一張鵝黃色的桌子,那是一個綠色的文件櫃,那是一面白色的牆壁……大約三十秒左右即可。如果你不能立即離開令你生氣的現場,也可以就地進行以上練習。
這個方法看似有些無厘頭,其實大有學問。這是運用生理反應來控制情緒的一種方法。當一個人發怒時,血流速度加快,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得肌肉緊繃。這時隨著憤怒情緒的增強,某些生理功能會暫時變弱。「數顏色」就是讓你強迫自己恢復靈敏的視覺,經過這一短暫的緩衝,大腦就會恢復理智的思考。當你數完顏色,冷靜下來,就知道該如何應付眼前憤怒的情況了。
■ 記錄每天的情緒變化
寫下情緒日記是一種抒發憤怒情緒的有效方法,也被人們廣泛採用。這個方法的重點,在於記錄你真實的感受,即使是一些微小的感受也要清楚記錄。
實際上,情緒日記並不等同於一般日記,我們每天寫下自我情緒的變化情況,這樣不至於遺忘,也有利於總結情緒規律,每天重溫,為提升自己的情緒控制力提供參考。
有的人平時脾氣很好,一旦發起火來可不得了。事實也證明,壓抑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,即使當時你克制住自己,但憤怒的情緒仍然存在,日積月累,一旦發洩出來就如同火山爆發。如果你是這一類人的話,平時可以試試用情緒日記的方法來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■ 靈活運用暗示調節法
自我暗示法是我們常用的方法,基本操作的方法是給自己灌輸積極的訊號,以此調整自己的心態,從而調節情緒。例如,每天早上起床就告訴自己:「今天我很高興!今天一定會有好運氣!」類似這樣的話,能夠使你的潛意識接收積極的訊息,並且心情愉快、精神飽滿的去從事各項工作。
■ 適當進行體育運動
不少運動心理學家研究發現,運動是釋放情緒的辦法之一。當人們沮喪或憤怒時,可以通過做一些運動,使生理恢復原狀,比如跑步、打球、拳擊、瑜伽等方式,很多公司也透過這種方法來消除員工的不滿情緒。還有公司安排一間放著公司高級主管人體模型的房間,當員工感到不滿時,就可到此房間對這些模型大罵一頓或拳打腳踢一陣,發洩完了,再回到座位繼續工作。
■ 用音樂調節情緒
聽音樂也是緩解情緒的有效方法之一,音樂對人具有強烈的感染力,當你心情不好時,聽著喜歡的音樂,沮喪的情緒就會煙消雲散。
■ 遇到任何問題都不應逃避現實
現實中,很多人並不會直接發洩自己的憤怒情緒,而是在生氣時選擇離開現場的方式,避免正面衝突。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,但有時候並非如此。
因為當自己一言不發,但肢體、表情仍然可能會傳遞一些讓人誤解的訊息。而且這種行為的本質是逃避問題,而不是坦誠面對,解決問題的辦法,所以可能會留下隱憂,甚至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突然爆發,而且狀況可能更加猛烈,傷害性也將更大。
想像一下,當你對某人發脾氣,但是對方卻說「哦,對不起,我先走了∼」此時你也許會覺得對方是「不屑一顧」,根本不會想到這樣做是想彼此冷靜一下。尤其是夫妻爭吵時,其中一人甩門而去,這種逃避的作法無法解決問題。
有些專家的研究也證實,許多人在離開衝突現場的當下,也許會避免一場激烈的爭吵,但是這樣不但不利於解決問題,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。因此,專家們建議,面對情緒問題,最好採取數顏色法或暗示調節法來恢復理智,正視問題,與對方理性溝通、討論,或許效果會更好,以免留下後患。
■ 轉移你的注意力
情緒背後的驅動力就是注意力,我們將注意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上,就會伴隨著產生相應的情緒。想想,當我們看悲劇和喜劇電影的時候,人的情緒起伏就截然不同。所以,當你的情緒快要爆發時,可以試試轉移注意力,這是有效且簡單的一種方法。
人的注意力就像是一台攝影機的鏡頭,關鍵在於你將鏡頭對準什麼。如果你總是問:這個人怎麼這麼討厭?這時你便會尋找討厭這個人的理由。但是如果你總是問:這個人怎麼這麼好?這時你就會尋找這個人身上的優點。
具體來說,你可以嘗試以下作法:當你對某人產生偏見時,試著轉移你的注意力,看看此人的另一面;如果你對某個事物比較反感,也試著看看該事物的另一面;當你情緒不佳時,試著回憶一下過去美好的時光……透過這些方法,也許能調節你的情緒。
■ 不要過度自責
有些人常因工作上一些小失誤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,這種人的得失心特別重,容易焦慮、害怕、緊張和恐懼,無法控制情緒,甚至當自己做某件事的結果不盡理想時,就會自我否定,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,從而陷入沮喪的情緒中無法自拔。
心理學家們認為,我們有時候會給自己過度的壓力,並且容易陷入自責的情境裡,這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中有一種想法在作怪:「我犯的錯,所有人都看得到,而且都很在乎;我犯了錯,我再也沒辦法在他人面前抬起頭來」。事實上,也許別人早就忘了這件事,但自己卻一輩子都忘不了。
你不妨問問自己,事情真的有這麼嚴重嗎?你要知道,誰也不是完人,有缺點、有毛病、工作中有失誤,這些都很正常。做錯事的人不只你一個,何必為此自尋煩惱?很多事情都無須自責,只要記住下次不要再犯就好了。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正確的面對挫折、看待自己,從而也會有穩定的情緒。
.
本文摘自《#找到人生中最重要的7個人》
作者: 李維文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各位朋友好:
情緒跟人際,這兩個議題常常要一起談。所謂情緒,也可以看成是自己跟自己的關係的某種程度的展現,這很自然會影響我們跟人的關係。
像直播提到,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,對內便容易輕賤自己,對外展現討好。而對外展現討好,常引來他人的利用與輕賤,這形成一種循環。
又像是,當我們常自責,也就很容易認同他人的責備。可是,被自己或他人責備,又會引發情緒上的不滿。這常讓內在跟自己的關係卡住,也讓我們外在的關係常有矛盾衝突。
祝願您,能妥善運用自己的注意力,給自己溫暖與陽光!
.
歡迎參與贈書直播
連結請見留言處